搜索到相关结果 708 条
一次令人难忘的出使——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浅析
作者: 耿旭(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人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1793年7月,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一支庞大的英国访华使团抵达位于大清帝国直隶境内的天津大沽港口,就此拉开了大清帝国与西方政府间交流的序幕。自此之前,欧洲文明一直对于遥远的东方文明向...
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日记汉译之百年叙事
作者: 刘黎(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文献类型 :期刊1916年刘半农译《乾隆英使觐见记》,此为马戛尔尼访华日记汉译之滥觞。百年来,香港掌故大家高伯雨将日记手稿整理本译为中文,之后多个基于刘半农译本的现代重版本相继问世。马戛尔尼访华日...
马戛尔尼访华的三种视角:国际博弈中的文化冲突
作者: 郑晔(复旦大学) 来源:湘潮(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事件一直以来都成为史学界的焦点,在对于此次访华事件中所出现的诸多外交摩擦的评价上争议颇多。本文试图通过史学界对马戛尔尼访华事件的三种评判视角初探其中的外交...
“隔膜”与“猜忌” ——“第二次中尼战争”与马戛尔尼访华失败关系考
作者: 柳岳武(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1792年中尼战争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失败,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一直是中西方纠缠不清的问题。西方不少人认为,它是导致使团访华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方亦有学者持类似观点。检阅相关史料...
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
作者: 陈雍,熊燕军(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所;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本文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对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进行重新的解读,认为这一历史事件之所以呈现如此的面貌,与双方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关,中英双方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均存在模糊、欺骗和不及时等问...
何止译者: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活动之译员考析
作者: 刘黎(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在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研究中,专注双方交流桥梁——译者的讨论并不多见。受特定历史语境影响,双方译员的物色和安排困难重重,且参与此次外交活动的译员都算不上合格的外交翻译,但在使团访华...
清乾隆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状况及其原因管窥——以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记录为视角
作者: 刘帅(安徽大学历史系) 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18世纪中英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使团主要成员归国后将这次中国之行的记录整理发表,其中包括对中国科技发展情况、落后原因等的观感和分析。以该使团主要成员的访华记录为...
从英使马戛尔尼访华看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之西渐
作者: 潘吉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来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一英国使团访华的背景距今二百年前,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在中英关系史中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Geory Ⅲ,1738—1820)特派以马戛尔尼伯爵(Earl ...
一位18世纪英国诗人眼中的马戛尔尼访华使命:兼谈英国政治讽喻诗
作者: 吴伏生(美国犹他大学世界语言文化系) 来源: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2021 文献类型 :期刊18世纪90年代末,正在迅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率领外交使团第一次访问清政府,拜见乾隆皇帝,寻求通商通使,以便为其在远东的利益及其扩张铺平道路。这一事件在当时英国各...
18世纪访华游记中的中国形象 ——以《热河日记》与《马戛尔尼私人日志》为例
作者: 李雪景,徐永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来源:东疆学刊 年份:2022 文献类型 :期刊18世纪末,朝鲜朝的朴趾源与英国的马戛尔尼随各自国家的使团先后来到中国,均游览北京、热河等地,并且回国后留下访华游记,即《热河日记》与《马戛尔尼私人日志》。其中相同或不同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