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相关结果 1223 条
从心灵之痛到亲情之暖:比较小说《余震》与电影《唐山大地震》内容表现之异同
作者: 胡玥(宁夏大学 银川750021)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同为表现唐山大地震在震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电影《唐山大地震》与小说《余震》在内容表现上有很大的不同。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
直面灾害 未雨绸缪——“7·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
作者: 金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来源: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7·28”唐山大地震是全人类的悲剧。反思唐山大地震的教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是我们对死难者最好的纪念。《直面灾害未雨绸缪》一文论述了中国城市灾害的特点与...
深情大爱 彰显温情:浅析影片《唐山大地震》感动观众的缘由
作者: 赵花花(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影片《唐山大地震》上映以来感动了亿万观众,可以说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的领军之作。影片之所以能成功,与很多因素是分不开的,如巧妙的主题、完美的画面、形象的声音、生动的细节描写等,而我想...
不同的讲述方式 共同的文化反思 ——《余震》与《唐山大地震》的共性分析
作者: 董琼(武汉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两部作品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及叙事模式上表现出诸多不同,然而作为在各自领域获得较好声誉的两部作品,仍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作为灾难文学可资借鉴的...
电影与城市形象的符号建构方式探析 ——以《唐山大地震》电影研究为例
作者: 王少华(四川大学) 来源:视听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随着电影产业化发展的繁盛,以电影为视听符号载体,塑造城市形象的传媒方式走向成熟化和多样化。本文梳理了以电影与城市形象建构为主题的相关论文,从《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出发,论述电影是如...
不同的讲述方式共同的文化反思——《余震》与《唐山大地震》的共性分析
作者: 董琼(武汉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年份:2019 文献类型 :期刊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两部作品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及叙事模式上表现出诸多不同,然而作为在各自领域获得较好声誉的两部作品,仍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作为灾难文学可资借鉴的...
牵手成长——《唐山大地震》编剧苏小卫的婚姻故事
作者: 雷传桃(贵州省桐梓县羊磴中学)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2010年7月12日晚,电影《唐山大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礼。震撼人心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上万名唐山人。7月22日起,《唐山大地震》在全国各大影院
40年前,唐山大地震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40年前,一场7.8级地震撕裂了唐山大地,23秒,24万生灵罹难。在2008年兴建的唐山大地震纪念墙上,铭刻着那场地震中罹难同胞的姓名。冯小刚...
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与心身健康的对比研究
作者: 张本,徐广明,王学义,孙贺祥,马文有,于振剑,谷岩,孟雪梅,刘秀花(唐山开滦(集团)公司精神卫生中心)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目的 :研究截瘫患者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康复村的患者 (n =31)和市截瘫疗养院的患者 (n =33)进行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 ...
唐山大地震漏报真相追录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人类既有隐瞒真相的本能,又有追寻真相的能力。人类只有直面历史和真相,才能够吸取教训,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唐山大地震给太多的唐山人留下了创痛,大地震之前真的毫无任何预警吗?这个问题一...